目前位置:主選單>教學設備>車輛組沿革

機械系車輛組沿革

成立背景   

  民國58年本校創建之初,即設立二專部「機械技術科」,科主任為吳啟岳教授,三年後增設五專部「機械科」。民國78年增設二專部「汽車組」,原科則稱「製造組」,84年增設「自動化控制組」。民國85年學校升格改制,本系名為「機械工程技術系」,二年後系改稱「機械工程系」。爾後組別名稱略有調整,大學部目前設有「自動化控制組」、「微奈米技術組」、及「先進車輛組」。研究所方面,民國90年成立「機械工程系碩士班」,91年成立「機電科技研究所博士班」,9597年再成立「奈米科技研究所碩士班」及「能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」;民國101年基於系所合一,研究所更名為機械工程系「奈米科技碩士班」、「能源工程碩士班」及「機電科技博士班」,104年碩士班整併為「機械工程系碩士班」。本系目前有44位專任教師,15位兼任教師,大學部學生約2100人,研究所學生約80人。

沿革與規模

民國 78 年 增設二專部「機械工程科汽車組」,原科則稱「製造組」

民國 83 年 增設二專夜間部「汽車組」

民國 86 年 增設二技「機械工程技術系汽車組」

民國 87 年 改稱「機械工程系」

民國 88 年 增設二技「精密製造組」、四技「自動化控制組」及四技「汽車組」,停招專科部

民國 92 年 停招二技「汽車組」和「精密製造組」,增設二技「微奈米技術組」

民國 93 年 四技「精密製造組」改為「微奈米技術組」,四技「汽車組」改為「先進車輛組」

民國 97 年 成立「能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」

民國101年 系所合一研究所更名為機械工程系「奈米科技碩士班」、「能源工程碩士班」及「機電科技博士班」

民國104年 碩士班整併為「機械工程系碩士班」

大學部

培育目標

培養學生具有先進車輛設計、感測與控制、及汽車檢修等實務技能,可從事車輛之研發設計、製造、方法、檢驗、行銷、維修、技術諮詢、及車廠經營管理等工作。 
課程特色
課程特色包括(1)汽車微電腦感測控制實驗;(2)教授車輛研發、設計與製造之相關課程與技術;(3)培養專業英文能力及電腦管理系統之教學實習;(4)與大台南地區各汽車修護廠電腦網路連線,增強實務技術與就業機會;(5)開授高等診斷技術。
出路與發展
機械為重工業之母,本系各組畢業生之出路極為寬廣,可擔任機械製造業、精密模具業、汽機車工業、航太工業、鋼鐵工業、塑膠製品業、電力事業、動力廠、造船廠、電子封裝產業、電子與電機產業、光電科技、生物技術等之高級工程師、生產製程規劃工程師、精密機械及零組件之設計製造工程師、產品測試及研發工程師等。亦可報考國內外機械、電機、製造、工管、航太、造船、應力、醫工和光電等相關研究所繼續深造。
未來發展方向
配合南部科學園區「光電與精密機械工業」及台南科技工業園區「精密機械與自動化工業」之傳統產業高科技化之發展特色,來培育高度專業知識與現代技術的專業人才,帶動相關產業升級。未來發展可分為:一、微機電系統與奈米加工技術,二、超精密機械設計、製造與量測,三、新能源技術,四、奈米材料技術,五、機電整合技術,六、智慧控制工程,七、車輛工程技術,八、創意性工程設計等。主要實驗室有:機電整合實驗室、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實驗室、奈米加工實驗室、掃描式和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實驗室、快速原型與逆向工程實驗室、奈米磁性材料實驗室、雷射加工實驗室、光電與三次元量測實驗室、微機構設計實驗室、生物晶片實驗室、太陽能應用實驗室、機器人實驗室、半導體封裝實驗室、微振動量測實驗室、微熱流實驗室、燃料電池實驗室、熱處理檢測場。

未來研究領域可分為:
一、微奈米機電系統、奈米元件加工與檢測技術。
二、超高精度機械設計、製造與量測。
三、新能源技術。
四、奈米材料技術。
五、機電整合技術。
六、智慧型控制工程。
七、先進車輛工程技術等。